【性狀】本品呈圓柱形,有的有分枝,上端較粗,長30~90cm,直徑1~3.5cm。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,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。質(zhì)硬而韌,不易折斷,斷面纖維性強(qiáng),并顯粉性,皮部黃白色,木部淡黃色,有放射狀紋理和裂隙,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狀,黑褐色或呈空洞。氣微,味微甜,嚼之微有豆腥味。
【炮制】除去雜質(zhì),大小分開,洗凈,潤透,切厚片,干燥。
【鑒別】(除橫切面外)【檢查】【浸出物】【含量測定】同藥材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甘,微溫。歸肺、脾經(jīng)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補(bǔ)氣升陽,固表止汗,利水消腫,生津養(yǎng)血,行滯通痹,托毒排膿,斂瘡生肌。用于氣虛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氣下陷,久瀉脫肛,便血崩漏,表虛自汗,氣虛水腫,內(nèi)熱消渴,血虛萎黃,半身不遂,痹痛麻木,癰疽難潰,久潰不斂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9~30g。
【貯藏】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,防潮,防蛀。